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加快林業產業發展,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創新業態模式、強化政策供給,開發利用林業資源,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切實促進生態增效、產業增值、農民增收。
優化產業布局。濟寧市廣泛采用良種良法、配方施肥、“雙減增效”、綠色防控等管理技術,推行葡萄、桃、蘋果、梨等大宗果品的標準化種植,全市經濟林產量、產業整體實力顯著提升。目前,全市經濟林種植總面積為39.46萬畝,年產量42.84萬噸,良種覆蓋率達98%。任城葡萄、鄒城大櫻桃、梁山早熟梨等區域特色產業已成為品牌地理標志,梁山縣被評為“國家梨產業體系示范縣”。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濟寧市初步形成了一批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產業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的現代苗木花卉基地。全市育苗面積15.7萬畝,苗木產量達4300萬株,形成以任城區、兗州區為中心的苗木產業群。兗州區成為江北最大的蝴蝶蘭育苗基地,獲得國家級“科技小院”稱號。
利用“荒山綠化三年行動”,結合當地實際和群眾意愿,種植板栗、杏、元寶楓、豬牙皂、金銀花等特色經濟林和木本糧油植物,其中尼山項目區累計栽植經濟林約4000畝,預計畝均收益4000元以上。同時,設立農村護林公益崗2171個,吸收農村勞動力4000余人,累計帶動用工32.5萬人次,群眾增收近3700萬元。
創新業態模式。濟寧市根據森林資源分布和傳統種養習慣、技術優勢和發展現狀,對全市林下經濟進行科學規劃,發展林藥、林禽等復合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集群。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總面積約15萬畝,總產值7.1億元。
以森林生態資源為基礎,全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制作森林旅游和林果采摘電子地圖,精心打造濟寧森林康養鄉村游品牌。泗水縣桃花崗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年接待游客2.5萬人次,曲阜市、嘉祥縣等打造左岸假日小鎮、九仙山生態康養等森林景觀利用項目,大力發展采摘游、休閑游、體驗游、森林康養等新型業態,增加生態旅游收入。
積極探索林業碳匯開發,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組建國有碳資產管理平臺公司,開展碳資產經營管理,簽發全省首單2527畝新造林碳匯保險;開展全省首個國家級標準的碳匯造林開發項目,備案后每年固碳量可達6萬余噸。
強化政策供給。濟寧市持續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建立省、市級專家團隊7個,在全市遴選18家經濟林專家示范基地,依托“梨博士”等品牌持續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深入一線講授果園生草覆草、肥水一體化綠色控害、凍害預防等先進技術,引導全市經濟林產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高質量發展,培育曲阜丑果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先進典型。濟寧市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創新團隊入選全省第一批自然資源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科學保障林業產業用地需求。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要求,用足用好市、縣統籌指標,重點考慮鄉村振興類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以及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指標,盤活農村閑散土地,優先用于保障鄉村振興等項目的用地需求。2024年以來,為全市126個鄉村振興有關項目保障用地2265畝。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甘肅涇川深化林改走出興林富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