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涵,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林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林業既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又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在踐行“兩山”理念上大有可為。新征程上,湖南林業系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并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同步提升林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努力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全方位加強生態保護修復,著力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保護培育綠水青山是推動“兩山”轉換的基礎和前提。湖南林業系統要按照“保存量、擴增量、提質量”的總體思路,深入推進林草資源保護發展,確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美景永駐。
一要保存量。湖南是林業大省,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15%,森林蓄積量達6.55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6.59%,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要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制度,扎實整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國家審計等反饋的突出問題,強化公益林、天然林、古樹名木管護,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好“千年鳥道”,積極開展珍貴瀕危物種保護,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優化森林火情熱點快速核處“131”機制,完善“天空地網”火情監測體系,堅決守護全省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強化松材線蟲病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切實維護全省生態安全、生物安全。
二要擴增量。要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要求,堅持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區、紫色土丘陵坡地等生態退化區域以及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等區域,結合油茶產業發展、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采取見縫插綠措施,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組織“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開展“身邊增綠—為百萬農戶送樹苗辦實事”試點,不斷擴大城鄉綠色資源。
三要提質量。目前,湖南仍然存在“有綠量缺綠質”的現象,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72%,森林生態系統亟待提質增效。針對這一現狀,要全面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五年行動、國家儲備林工程,深入推進長株潭綠心地區林相改造,大力推廣良種良法,積極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加大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力度,不斷優化森林結構和功能,著力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為生態產品開發、生態資產評估提供基礎支撐,助力“兩山”轉化。
多維度推進生態惠民利民,著力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湖南林業系統要積極培育綠色轉型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豐富優良生態產品、優質生態服務,著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需要。
一要發展林業產業。2024年,湖南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49億元,同比增長6.11%。林業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促進林農增收致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要統籌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大力推動油茶、竹木、林下經濟、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花木五大千億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家庭林場等多種經營模式,切實加強示范基地和示范園區建設,做優“湖南茶油”“瀟湘竹品”“湘野山珍”公用品牌,著力構建三產融合、技術先進、競爭有序的現代化林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二要完善生態補償。生態補償是調節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利益關系的制度安排。要穩步提高森林生態補償標準,建立健全野生動物致害、濕地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等領域的生態補償制度,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給予傾斜補償,讓林農為生態保護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探索橫向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由下游地區給予中上游地區適當生態補償。鼓勵企業、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按照市場規則,通過購買生態產品和服務等方式開展生態補償。
三要探索林業碳匯。林業碳匯是森林固碳能力資產化的重要手段。今年4月,湖南省林業局簽發了首批“湘林碳票”。下一步,要摸清省級林業資源碳儲量本底,建立省級林業碳匯交易平臺,健全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核算與交易體系,拓展“湘林碳票”應用場景,有序推進林業碳匯項目標準化、集約化、規?;_發,促進森林生態價值有效轉化為經濟價值,激勵林農和林業企業更好地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
四要增加群眾收入。林業點多線長面廣,在增加群眾收入方面有很大潛力。要深入開發公益性崗位,設置更多護林員崗位,穩步提高護林員待遇。持續實施“以工代賑”模式,最大可能吸納當地群眾參與建設,最大幅度提高勞務報酬發放占比。探索完善造林種草招投標,制定靈活發包政策,對財政補助項目推行以獎代補模式,根據落地上圖成果直接發放給林農和生產經營者。
高效能健全林業體制機制,著力把“兩山”轉換路徑拓得更寬
當前,落實“兩山”理念還面臨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湖南林業系統要深化體制改革,激活內生動力,探索保護和發展協同共生的新機制,不斷豐富“兩山”轉換路徑。
一要深化集體林改。集體林是實現林區繁榮發展的重要資源。當前,湖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政策體系已初步搭建,但權屬不清、分散經營、流通不暢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要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林改四問”(“山要怎么分”“樹要怎么砍”“錢從哪里來”“單家獨戶怎么辦”),加快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積極培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妥善解決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盤活林地、林木、生態資源。
二要強化要素保障。地方經濟發展離不開項目支撐,少不了建設用地。建設項目用地需求大,耕地紅線不能碰,只能用林地、草地、濕地。要堅持問題導向,發揚斗爭精神,直面矛盾沖突,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公益林、天然林結構,積極推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盡快獲批,為經濟發展騰挪空間。全面落實優化建設項目使用林地草地審批服務十條措施,對國家和省重點項目實行“特事特辦、一事一議”,著力提升審批效率,助推項目順利落地。
三要堅持科技賦能??萍紕撔率前l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加強林業科技平臺建設,深入推進岳麓山實驗室林科院片區、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和中國油茶科創谷建設,著力打造全國林業科技創新高地。加強林業科技創新攻關,圍繞科學綠化、林業產業提質等重點,努力研發一批新技術新成果。加強林業科技成果應用,大力推進送科技下鄉、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林農家。
四要構建反哺機制。經濟發展可通過資本增長、技術進步反哺生態文明建設。要嚴格森林植被恢復費用途,構建“制度約束—過程監管—成效評估”全鏈條管理體系,為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引導工商資本投資林業產業,建立健全多種形式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通過剛性約束與市場激勵相結合,壓實生態修復主體責任。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湖南將在“兩山”理念科學指引下,全力以赴優服務、護生態、守底線、興產業、強治理,推動全省林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借綠生金,以金哺綠,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林業力量。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湖南桂陽林業產業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