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亳州市立足自然資源稟賦,深耕林下經濟“方寸地”,將林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推動林下“小空間”孕育出富民增收“大產業”,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一是科學規劃布局,激活林下經濟“一盤棋”。依托區域森林資源分布特點,組織林業、農業等多部門專家團隊深入調研,制定《林下經濟發展目標》,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原則,劃分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功能區。例如,蒙城縣依托5千畝杜仲育苗基地的優勢,發展杜仲羊特色養殖,在渦陽縣推廣中藥材好食用菌林下套種,形成“一林一策、錯位發展”格局。同時,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協同發展機制,整合分散資源,實現規模化經營,為林下經濟發展筑牢規劃根基。
二是強化政策扶持,注入產業發展“動力源”。設立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對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的經營主體給予種苗補貼、設備購置補助等政策傾斜。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推出“林易貸”等專屬信貸產品,簡化貸款流程,為經營主體提供低息、便捷的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短缺難題。此外,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邀請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傳授林下種植養殖技術,2024年全年開展培訓51場次,培訓人員400人次,提升從業者技能水平。
三是聚焦特色產業,打造生態富民“增長極”。充分挖掘林地生態潛力,培育多元化林下經濟業態。在林下種植方面,結合亳州“中華藥都”產業特色,大力發展林藥套種模式,重點發展牡丹、白芍、何首烏、白術、白芷、玫瑰、菊花、藏紅花、薄荷等中藥材,截至目前,全市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8萬畝,產值達到1.2億元。充分發揮亳州市苔干生產基地、大蒜生產基地、朝天椒生產基地、西瓜生產基地的優勢,大力推廣林下蔬菜種植,實現林業和蔬菜產業協同發展,全市發展蔬菜種植面積6萬多畝。在林下養殖領域,推廣林禽、林畜養殖模式,打造“林間雞、鴨、鵝”“有機杜仲小白羊”等特色品牌,產品暢銷省內外。全市林下養殖總量達到100多萬只。同時,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林產品深加工,開發中藥材飲片、健康食品等產品,提升附加值,實現“種、養、加、銷”一體化發展。
四是完善監管體系,守護綠色發展“生命線”。加強林產品質量監管,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從源頭保障產品品質。聯合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部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林地資源、制售假冒偽劣林產品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為林下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如今,亳州市的林下經濟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不僅讓綠水青山釋放出生態紅利,更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下一步,亳州市將持續深化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探索創新,推動林下“小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為生態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下一篇:安徽亳州盤活林下巧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