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納翁鄉民族村聚焦黨建引領,完善林下產業發展體系,大力推動產業振興,拓寬“兩山”轉化通道,走出了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林下經濟發展新路。
納翁鄉民族村位于羅城縣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苗嶺山脈九萬大山南沿地帶,是全縣最偏遠的行政村。全村轄13個屯,共446戶1353人。這里群峰林立,溝壑縱橫,林地面積3.4萬多畝,耕地面積僅約830畝,是典型的山區村。該地區氣候濕潤、雨水充盈,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土壤濕度及酸堿度適合大部分中藥材生長。
“近年來,我們村通過黨員示范帶頭,已經發展魔芋、竹蓀、草珊瑚、走馬胎、重樓等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近600畝。”民族村黨支部書記盤文妮說,今年在國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又引進新品種南板藍根,種植面積大約150畝,品種更加多樣,規模也更大。
在國家林草局的定點幫扶支持下,民族村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逐步讓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2022年,為進一步推動民族村產業振興、做優做強林下產業,該村鼓勵群眾利用林下資源空間,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中藥材種植,探索出一條以林養林、以林促產業、以產業促增收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目前,民族村依托國家林草局科技和生態幫扶項目的帶動,已推動建設相關產業示范基地12個,主要包括林下大球蓋菇種植、竹蓀栽培、七葉一枝花林下高效栽培,以及林下山豆根、草珊瑚、南板藍根、走馬胎等種植,示范基地覆蓋面積近1000畝。同時,以示范基地為政策抓手和宣傳窗口,引導帶動了周邊農戶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推進林下空間多元立體化發展。通過與林農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帶動脫貧戶122戶,戶均增收超過1萬元。林下經濟已成為當地極具發展活力的富民產業,有效帶動林農增收致富,增加了周邊地區農戶發展林下種植產業的積極性。
下一步,民族村將繼續擴大林下經濟發展規模,有力有效推動產業發展,把生態優勢變成民生福利。
上一篇:林下經濟年產值10年增長超一倍
下一篇:河北邢臺探索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