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染秋,遍地飄香。眼下,漫步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季宅鄉下莊村山頭,800余畝紅花油茶林碩果盈枝,盡顯豐收之景。“這里過去是荒山荒地,現在‘點石成金’了。”下莊村村支書陳雄康說,該油茶林今年能產山茶油7000多斤,產值將突破150萬元。
2014年以來,陳雄康通過流轉村集體土地,開發1200多畝紅花油茶和白花油茶林,讓閑置的土地和荒山“活”了起來,并帶動農戶就業500人次,增加農民收入500多萬元。
一片油茶林,帶富一方人。下莊村的油茶“致富經”折射出青田油茶產業發展的優良態勢——該縣油茶種植歷史悠久,油茶資源豐富,是全國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浙江省油茶主產區,素有“浙南油庫”之稱。
一畝畝油茶林,如何為鄉村振興加“油”?
近年來,青田以振興“浙南油庫”為目標指引,按照“一產保供、二產精深加工、三產融合聯動”發展思路,強化規劃引領,加大扶持投入,做好油茶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工作,推進油茶系統化、規模化、多元化發展。目前,該縣油茶種植面積達30.67萬畝,2022年茶油產量5320噸,油茶總產值7.52億元,受惠農戶5萬多戶。
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油茶種植基礎是第一步。青田圍繞“種質資源、品種選育、種植推廣、資金保障”等方面,全力夯實油茶產業發展基礎。
2009年以來,青田積極引進繁育和推廣油茶新品種,建成油茶定點育苗基地,目前該苗木繁育基地面積達260畝,每年繁育油茶苗木超400萬株;為調動散戶種植油茶積極性,當地連續10年開展油茶送苗下鄉,累計贈送油茶苗433萬株。
同時,該縣還推出油茶產業扶持“政策包”,采取投資補助、以獎代補、貼息補貼等多種形式支持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3年來投入油茶產業財政資金近5000萬元。
“油茶生長周期長,投入成本大。”陳雄康說,每畝油茶有300元的撫育補貼,他建設林業實施用房也有每平方米200多元的補助,有效減輕了經濟壓力。
據介紹,油茶產品主要為初制毛油、精煉壓榨油,其中初制毛油主要由榨油作坊生產,無精煉過程,不能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銷售。為解決這一難題,青田在油茶產業中堅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推廣應用科研成果。
走進位于油竹街道僑鄉工業園區的浙南油庫青田山茶油科創中心,投資1850萬元的油茶產業一體化建設項目已全線投產運營。一粒油茶果經剝殼烘干——物理壓榨——精煉提純等多道工序,產出的高品質茶油均價已超百元每斤。
“到了油茶采摘季,每天能加工10噸山茶籽,1年可加工360噸山茶油。”青田縣農發公司董事長鄭文慧說,引進生產線后,油茶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能力全面提升,油茶產業總產值達7.52億元。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寶”。如今,除茶油外,青田還與護膚品廠家建立研發合作關系,自主研發了山茶油洗衣液、山茶油護膚品、食用山茶油等產品,形成了山鶴、博宴等品牌,拓寬了茶農致富渠道。
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和濃厚的油茶文化,青田還將油茶產業鏈延伸到休閑旅游開發,推進章村鄉油茶特色小鎮、大尖山油茶休閑觀光園區建設,打造油茶民宿,開辟觀光觀賞游、科普宣教游、休閑度假游等生態旅游業,有力促進“油”與“游”融合發展。
“想讓油茶成為致富的‘大產業’,還得在延伸產業鏈上做文章。”小舟山鄉鄉賢、油茶種植戶鄒永清說,自己從種油茶到開發“源木詩語”油茶系列產品,再到打造油茶觀光采摘基地,走上了“高山林業+生態加工+鄉村旅游”的三產融合發展道路。
青田縣林業局局長周江峰受訪時表示,當地將始終堅持把建強“全國油茶重點縣”作為發展目標,以落實油茶保供生產任務為契機,積極謀劃推進“國儲林+油茶”項目,建設青田山茶油倉儲及研發中心和浙江紅花油茶種質資源庫,加快品牌創建,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產業效益,全面振興“浙南油庫”,把油茶產業發展成富民產業、支柱產業,努力譜寫因林而富的青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