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政府在資金、技術、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得益于此,企業逐漸擺脫頹勢,開始復蘇。”廣西金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榮彬16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廣西金花茶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營六堡茶及茉莉花茶銷售。翁榮彬介紹,前幾年,公司曾陷入“出口出不去、內銷物流受滯”的尷尬境地,企業資金鏈吃緊,一度瀕臨“癱瘓”。
2023年,這家民營茶企迎來“新生”。“出口、物流重新通暢,之前的市場都有序得以回歸。”翁榮彬介紹,在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下,企業得到了優惠的稅收及融資服務,資金吃緊困境得以緩沖,“現在企業發展勢頭很好,產品出口、內銷漸入佳境”。
這樣的案例普遍存在于廣西諸多行業和領域的民營企業中。車輛制造、交通物流、醫療衛生、生態環境、軟件貿易……新的國內國際形勢下,廣西民營企業正卯足勁拼經濟,乘風破浪,乘勢上揚。
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是一家年營收達8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廣西知名企業,在廣西工商聯發布的“廣西民營企業100強”中,連續多年蟬聯廣西百強民企榜單和百強民企制造業榜首。
“今年以來,公司已完成板材出口訂單5000噸。”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明奇介紹,在政府部門扶持下,公司克服疫情期間物流不暢、資金短缺等諸多困難,積極組織全線生產,于2022年9月底實現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粗鋼產量786萬噸,實現產值282.96億元、營業收入294.54億元。
“政府部門實行‘一項目一策’制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主政官員帶隊深入項目一線解決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公司經歷的兩次產業升級技術改造中,劉明奇深刻體驗到了好的政策+好的服務,“開放的政策環境、誠信的人文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都是項目推進福祉”。
如今,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桂商企業已經成為促進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廣西民營企業進出口2061.9億元,增長63.6%,占同期廣西進出口總值的60.8%,同比提升7.6個百分點。
梧州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梧州市重點龍頭企業,主要生產電聲配件、揚聲器單元、音響系統等相關產品,產品主要銷往歐美。
“得益于政府部門提供的財政支持、創新支持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突出進展。“梧州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專員李明珊介紹,今年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53%,二季度產值同比增長13%,部分地區上半年出口額同比增長45%。
“民營企業珍視的,是政府部門營造了‘1+1大于2’的大生態。廣西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猶如不斷給企業注入強心劑。”廣西青年民營企業家、廣西建業中天集團董事長譚文龍表示,廣西項目審批效率、政務服務質量不斷進化,讓企業效率大幅提高;高校科研資源、優質人才輸送,讓企業有才可用;產業生態鏈布局,讓上下游企業更加聚集,生態圈極富活力。
今年以來,廣西多次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問需求、聽建議、解難題。廣西民營企業家普遍認為,民營經濟將繼續保持韌性、充滿潛力、釋放活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副主席韋永山表示,為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下一步,廣西將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協調推動“民企入桂”項目落實;繼續推進“春雨潤苗”專項行動,探索開展“季度會商”活動,助力民營企業穩就業保民生促增收,開展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賦能行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和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