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遙感助力林草碳匯高質量發展論壇暨林草遙感應用國家創新聯盟2023年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會議以遙感助力林草碳匯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林草碳匯監測計量全鏈條遙感應用新技術、新方法,交流探討了遙感技術在林草碳匯保險、交易、信貸等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的思路、方法和實踐。
會議認為,國土綠化與碳匯是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國土綠化與碳匯不僅具有生態價值,還具有經濟價值。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快速獲取大范圍的森林覆蓋率和植被指數等數據,為評估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發展碳匯產業提供依據。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周成虎在錄音報告中指出,大科學融合時代下,大數據推動了全球大尺度統一地理學發展,遙感技術助力的智能科學范式時代,大模型將攻克科研數據采集和分析難度巨大、作坊模式的低效率團隊合作、成果規模化應用周期長等難點,林業碳匯監測和計量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與會專家表示,“雙碳”戰略是國家未來幾十年的宏觀大布局,碳市場作為國家政策的市場化工具發揮著重要功能。但現階段認定的林業碳匯計算方法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遙感法對比傳統方法,具有直觀、快速、對環境無破壞以及沒有時空限制等優點,可以使最終估算結果以空間分布圖的形式呈現,讓碳儲量分布情況更加直觀。
與會專家建議,在碳匯遙感監測計量科技創新方面,需加速建立基于遙感技術的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系統監測核算體系,包括構建碳匯調查監測評估體系和拓展碳匯計量體系。在現有的林草碳匯計量學基礎上,還需組織開發、更新有利于林草碳匯交易的計量方法學,豐富碳匯計量方法學體系矩陣,為碳匯交易提供更準確、更便捷的計量工具。在碳匯金融、保險產業化應用方面,應重視遙感等強有力的監測技術和手段,廣泛應用于農業期貨、權屬交易、財政補貼、保險業務、碳排放權交易等眾多領域,起到控制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穩定性等作用,進而促進林業碳匯等金融產品的標準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