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檸檬之鄉”,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是世界五大檸檬主產地之一、全國唯一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種植面積和鮮果產量居亞洲第一。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這里卻面臨“種糧難飽腹,風刮土跑溝成壑”的生態困局。從曾經的荒山禿嶺蛻變為48萬畝連綿起伏的“檸海”,安岳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制度創新、全鏈增值、機制保障三方面協同發力則是這一綠色蝶變的核心密碼。
制度破局
安岳縣地處北緯30°黃金氣候帶,微酸性土壤及充足的日照條件,十分適宜檸檬生長。然而,林地碎片化、經營粗放、效益低等問題曾是制約全縣檸檬產業發展的瓶頸。
轉機始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8年起,安岳縣以明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為核心,通過產權制度重構,讓農民真正成為山林主人。
“以前山是村里的,種不種無所謂?,F在山是個人承包的,我得把它種好?!笔瘶蚪值来迕駨埩翆Υ松钣畜w會。在石橋街道,村民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整合零散林地,統一規劃檸檬種植。張亮的5畝荒地在確權后種上檸檬,年收入從不足2000元躍升至4萬元。
隨著集體林改的深化,安岳縣積極探索開展林地經營權、林下空間經營權等不動產登記工作,賦予其抵押融資、項目申報等功能。依托成都農交所資陽所平臺,全縣設立縣級服務中心和44個鎮村服務站(點),構建起高效便捷的縣、鄉、村三級林權流轉交易體系。
石橋街道村民劉芳介紹,“流轉10畝林地,年獲租金5000元,在檸檬園區務工還能月收入3000元?!?br/>
集體林改讓安岳的“綠水青山”顏值更高、“金山銀山”成色更足。2024年,安岳縣森林覆蓋率較2012年提升8.5個百分點,檸檬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63.1億元,帶動33萬林農人均年收入超1.7萬元。
產業突圍
單靠賣鮮果難以實現生態價值的深度轉化。為此,安岳縣圍繞檸檬打造全產業鏈,從種植到深加工、品牌營銷、生態旅游,層層增值,釋放生態與經濟雙重效益。
2024年,安岳縣檸檬加工企業達30家。四川華通檸檬有限公司的精油生產線令人矚目,加工環節形成循環經濟——利用檸檬渣生產有機肥,反哺檸檬種植。四川省鑫檸樂果業有限公司出口銷量增長迅猛,僅今年4月,公司的出口銷量已突破300萬公斤,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
2024年,安岳檸檬自營出口1.78億元。據統計,今年1—5月,安岳檸檬自營出口8586.36萬元,同比增長22.3%。
今年6月,和平白茶(福建)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在四川安岳經開區全面建成。項目投產后,預計公司年加工檸檬鮮果3萬噸,用以生產蜂蜜凍干檸檬、NFC濃縮檸檬汁、AD工藝檸檬、檸檬果蔬飲料等檸檬產品。同時,中國檸檬交易中心與京東智慧運營平臺加速落地,“產供銷儲運檢”一體化體系正助推檸檬從川中丘區走向全球。
品牌建設鑄就“金字招牌”?!鞍苍罊幟省鄙虡藰s獲四川省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成功入列首批100個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和全國“土特產”推介名錄。每兩年舉辦的安岳檸檬節及2024年第五屆世界檸檬產業發展大會成為展示品牌、拓展市場的盛會。
機制賦能
安岳縣近年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出一套機制創新“組合拳”。
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惠農擔·檸檬貸”,農民可獲取低息貸款,用于擴大種植或購買設備。郵儲銀行創新“產業鏈+金融”模式,以訂單融資、保單增信服務加工企業,2024年檸檬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8%。同時,安岳縣積極探索“檸檬保險”,推出種植險、病蟲害險、價格指數險等特色險種。截至2024年,全縣發放檸檬貸款1億元,惠及5000余戶農戶,投保檸檬林10萬畝。
此外,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大園區+小業主”等模式,安岳縣創新建立保租金、保就業、保收購、保風險和保托管超產分紅、二次返利、股權量化收益分紅等機制,拓展林農流轉有租金、務工有薪金、入股有股金的多元增收渠道,有效帶動33萬林農增收,人均年收入超1.7萬元。
近年來,安岳縣創新山上退耕還果、山下產業聯動路徑,將生態修復與產業培育深度融合,實施基地拓展、龍頭帶動、品牌建設、科技提升、文化助推五大工程,讓檸檬樹成為固土保水的生態衛士,檸檬產業成為富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25年,“安岳檸檬”品牌價值突破192.54億元,入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自營出口額穩居川果單品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