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巢湖市以優化林產品供給為導向,不斷深化供給側改革,因地制宜,科學引進新品種和適用新技術,巧念花果經,做優茶產業,在發展美麗經濟的同時,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形成了“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貧困戶“土地租金+產業園分紅+務工”三項收入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條村莊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特色花卉、精品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大。在巢湖市烔煬鎮三份村60畝花卉種植扶貧產業園里,歐月這一“花經濟”正助力貧困戶和村民增收致富,53座鋼架大棚一座挨著一座,面積達37100平方米,200多種歐洲月季正在棚內迎風綻放,這是紫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近年來引進的特色花卉——歐洲月季系列,目前,十萬余株歐月姹紫嫣紅,花香濃郁,讓“花經濟”綻放異彩。“歐洲月季不僅漂亮,觀賞性強,而且種類繁多,顏色豐富,日常養護也不難,是陽臺一族的新寵,我手上的這株名叫騰彩虹,一株花上能開出3種顏色,很漂亮。”基地技術及銷售負責人何孝霞說,眼下園區正在進行換土移栽,相比較普通月季,歐月的優勢在于花期長、花型大、顏色多、品種全,一年能多次開花,四季均可種植,在城市園林綠化、家庭、新建小區、美好鄉村建設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既可以盆栽、也可以片植,還可以用作綠籬或花廊等。據統計,該產業園共帶動了周邊貧困戶及農戶178戶入股分紅。經過持續的投入與發展,該基地已形成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運作模式,線上線下同時銷售。除此之外,該園區還將構建苗木花卉種植、園林綠化施工及設計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促進產業升級,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與歐月的花開四季、賞心悅目不同,新引進的特色林果則給人們帶來滿滿的口福和驚喜,位于巢湖市省級森林村莊烔煬鎮中李村200多畝的扶貧產業園里,新品種紅心、黃心獼猴桃初具規模,掛滿枝頭,預示著豐收在即。該產業園于2017年建成,由于管理得當,2018年即迎來了首次掛果,今年長勢更好,預計8月底就能批量上市20萬只優質獼猴桃。屆時市民就可以利用周末或節假日,順著濱湖大道一路前行,來到該園區采摘和品嘗,除了可以欣賞巢湖濕地的自然風光,也能體驗農事采摘的樂趣,將是一件非常愜意的開心之旅。一走進果園,只見獼猴桃粗壯的藤蔓沿著鋼絲一路向前延伸或向兩側伸展,三五成群的果實一串串有序排列,掛滿了枝頭,好不喜人,站在棚架下面的工人們則忙個不停,正在給每一個獼猴桃穿著“新衣裳”!“這是一種套袋技術,我們做的是精品水果,套袋可以防止太陽光直射、雨淋、病蟲害以及各類污染等,能夠大幅度提升獼猴桃的品質。每一個都要套上,如果不套,在遇到大風天氣時,獼猴桃就會相互碰撞,留下疤痕除了賣相不好看,口感上也要差一些。”安徽品香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張德良介紹。這些工人都是周邊村莊的農民,從早上六點半一直要忙到晚上五點半,每人每天大約可以套袋2000只。在該園區的帶動下,周邊村民以及貧困戶40多人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就業等多種形式獲益,而獼猴桃作為該園區引進的新品種,也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巢湖地處北緯30°,地理氣候和土壤都十分適合茶葉生長,茶產業也一直是該市的傳統產業,由于能夠有效幫助山區貧困戶提升造血能力,茶產業也被巢湖市列為脫貧攻堅五大產業中的一項。近年來,隨著龍井、黃金芽等新品種的引進以及育苗新技術的成功應用,該市傳統茶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陸續推出“玉霞白茶”“巢湖銀尖”“六渡春雪”等一批名優茶品牌,茶葉品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18年總產值突破7億元,同時,在種植面積上也有新提升,新發展茶農380戶,面積575畝,新建茶業扶貧產業園8家,面積500多畝,400戶貧困戶入股分紅。在巢湖市廟崗鄉路店村,安徽徽鄉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梁發花正帶領工人在茶園里除草,據介紹,她們新建的1000畝黃金芽全部使用有機肥,口感香郁,非常受市場歡迎,茶葉供不應求,今年干茶產量比去年提高了5倍,達到1500多斤,明年至少能產干茶5000斤,公司將進入盈利階段,2021年步入盛產期后,至少能產1萬斤干茶,直接帶動周邊農戶近千人致富。
除了茶葉品質的提升,無性系茶苗本土化育苗也為該市老舊茶園更新換代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壯苗。在巢湖市年晟無性系茶苗繁育扶貧產業園里,近日來,3000多平方米的溫控大棚內一片繁忙,許多貧困戶正在手工除草,為第二輪扦插育苗提前做好準備。“通過溫室大棚扦插繁育,除了能夠完全保留母本的優良性狀外,產量也比露天扦插翻了一番,一年能產兩季,出苗2000多萬株。”基地負責人沐賢志說,這些茶苗主要提供給本市茶農,用于老茶園的更新換代或開發新茶園,既大大減少了本地茶農從外地購苗的時間和成本,也能有效提高茶苗栽植的成活率。目前該產業園共帶動92戶貧困戶受益,部分長期在園區工作的貧困戶年收入能達到8000元以上,“只要手腳不懶,現在在家門口一天就能掙80元,這個扶貧產業園只要繼續發展下去,對于改變我目前的貧困問題,時間應該不會太遠。”貧困戶伍清素說。下一步,沐賢志想進一步與貧困戶合作,在促進茶園老品種更新方面,計劃連續3年給每一戶貧困戶免費發放茶苗3000棵左右,并以每斤高于市場2至3塊錢的價格,訂單式回收鮮茶進行加工,企業在獲得發展的同時,也能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目前該企業與紫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另外兩家公司已經順利通過了安徽省第七批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初審,如果最終獲批,將進一步激發這些企業的創新動力。”巢湖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說,像沐賢志一樣的企業、大戶、茶農還有許多,在利好政策的引導下,積極發展無公害生態茶園,全市茶園種植面積得到了持續增長,達到3.26萬畝,產值也比去年翻了3倍,達到7.33億元,傳統茶產業正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據悉,截止目前,該市緊抓“用綠”做好特色文章,利用南北氣候過渡帶物種兼具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林地、水熱資源,成功引進特色花卉、林果等新品種300多個,建成歐月、紅心獼猴桃、龍井、黃金芽、藍莓、櫻花等各類特色園區2萬多畝,遍布全市各地,綠化美化了鄉村,也延長了產業鏈,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土地租金+產業園分紅+務工”三項收入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特色林產品正成為該市促進鄉村振興和脫貧致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