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山河村峰嶺硬朗、園地恬靜,正在給大櫻桃樹修枝的張光明,以點睛之筆賦予這幅水墨畫更多動感、更多意蘊。
山河村隸屬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總面積4400多畝,森林覆蓋率超過80%,全村種植大櫻桃200余畝。張光明是村里的種植“明星”,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每到采摘時節,他家的大櫻桃最貴,但游客也最多,6畝大櫻桃畝均收入1萬多元,占家庭年收入的50%以上。
山河村農民致富的喜悅,同樣見于太原市的其他村莊。近年來,太原市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加快發展特色鄉村產業,林下種植、林間養殖、生態旅游、休閑康養、餐飲民宿等蓬勃興起,靠著青山綠水,越來越多的農民在自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踏上了小康路。
果園經濟碩果累累
站在山河村的制高點,幾乎可以看到太原市的全貌,近處萬木參天,遠處高樓林立,不時有鳥兒呼朋引伴掠過樹梢。
山河村黨總支書記郝慧珍介紹,這里曾是太原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累計填埋垃圾1000多萬噸。2010年,太原市開始對這里實施生態恢復治理,山河村人乘勢而上,植樹造林,美化家園,賦滿目瘡痍的村莊以新生。
村莊綠了、美了,逐漸成為太原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墒?,原本就不富裕的農民腰包怎么才能鼓起來?村委審時度勢,決定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鼓勵村民建溫室大棚、栽植大櫻桃、開農家樂。栽好樹,村委又擔心村民管不好,影響以后的效益,便先由村集體管理兩年,掛果受益后,才移交到村民手中。
2020年以來,山河村乘著太原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東風,在林業、農業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修了環村道路、裝了太陽能路燈、補植補種了樹木花草,櫻桃園還鋪設了引水管道和節水灌溉管網。張光明說,村子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自家的大櫻桃6月初上市后,沒幾天就被采摘一空,根本不愁賣。
在距離山河村20多公里的尖草坪區南翟村,懂技術的村民也正忙著給大櫻桃樹和西梅樹修枝。村黨支部委員王志剛說,今年村里提出了“百萬斤羊糞百萬斤水果”的目標,由村集體出資購買600噸羊糞,免費給全村的果園施肥。近年來,南翟村通過“集體合作社+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穩健地走上了小康路,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3萬元。
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太原市林業局)副局長王書宏介紹,創森以來,全市累計實施經濟林及林下經濟建設1.3萬畝,大櫻桃、西梅、紅棗、核桃等經濟林把鄉親們的致富路越拓越寬。
花園經濟百花齊放
農歷正月十五過后,太原市各大花卉市場就忙碌起來了。位于晉源區的山西省花卉交易中心是全省最大的花卉研發、生產、銷售集散地,商戶宋先生說,以前得從南方進貨,近幾年晉源區建了許多花卉基地,市場上有近一半花卉都來自本地。
花卉產業是晉源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也是晉源區乃至太原市林草經濟的新增長點。近年來,晉源區堅持實施“特”“優”發展戰略,將花卉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依托區內龍頭企業,建設山西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產業園區,打造了集觀賞、科教、研發、交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智慧花卉小鎮。
2021年,晉源區啟動的“晉源稻花城”項目,將“花之城”列為三大板塊之一。板塊主要圍繞花卉產業,通過建立良種培育、標準種植、大宗商貿、特種物流、信息數據、金融服務于一體的標準化花卉種植基地,專業化、規?;木€上線下花卉交易體系,打造華北地區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
2022年,晉源區聚焦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大力推廣“魚混+”綜合種養模式,開啟“魚+稻、蓮、花、果、菜”生態化種植養殖的“晉源模式”,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智慧化發展。
在晉源區三家村“魚混+”示范園區,村黨支部副書記程玉嬌介紹,養魚的尾水通過物理過濾、生物分解、紫外線殺菌等環節,可以轉化為植物的“營養液”,為大棚內的植物提供優質肥料,真正實現“一棚雙收、一水兩用”綠色循環發展。
“花卉產業已經融入了太原市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全過程?!碧袊辆G化中心主任馬東升介紹,近年來,太原市科學推進國土綠化行動,花卉已從室內走向室外,走向更廣闊的大地山川,實現了登高望遠觀花海、走進田間賞花景、步入鄉村品花餐、遠離喧囂住花園。
游園經濟優游自適
除了經濟林、花卉苗木等產業之外,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也是帶動太原市城鄉居民增收的重要增長極。
2月14日,太原市委、市政府舉辦文化旅游推介招商大會。在太原主會場,西山示范區共簽約了國防教育生態基地、未來生態產業會客廳等5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6.96億元。在深圳分會場,西山示范區聯合太原市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與廣東8家企業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要瞄準建設“國際知名文旅康養目的地”,擦亮“唐風晉韻·錦繡太原”亮麗名片。
太原西山,曾是臟、亂、差的代表,由于開山采石,導致山體破碎、植被稀少,特別是玉泉山,曾有石膏礦、小煤礦、采石場等企業100余家,山體千瘡百孔,山下垃圾成堆,綠化覆蓋率不足20%。
如今,經過生態治理后的西山春日鶯歌燕舞、夏日滿目疊翠,形成了山地游憩、休閑體驗、養生度假、健康運動為核心的生態康養目的地。玉泉山更是作為全國聞名的生態治理樣板,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西山沿線5萬多村民也因生態向好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或在景區上班,或賣旅游商品,或開農家樂,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鄉親們過得好,才說明創森工作干得好。”王書宏介紹,創森期間,太原市以城郊森林公園、人文旅游景點、國家級傳統村落和市級農業旅游點為核心,建設了環城森林旅游休憩帶,發展了一批生態旅游產業。同時,新打造了一批集農家生活體驗、森林休閑康養、生態養老度假于一體的森林康養基地,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2023年,山西將精準施策促進文旅康養產業健康發展。王書宏表示,太原將繼續緊扣自身實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內涵、有品位的鄉村旅游業態,讓鄉村旅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
上一篇:北京昌平統籌安排林業產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