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萬安縣五豐鎮高嶺古村依托古色古韻、萬畝竹林、百余銀杏和優美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旅游、宿集等“生態+”產業,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萬安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優先、綠色崛起的使命擔當,主動融入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和贛深數字經濟走廊建設,精準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奮力打造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橋頭堡”,在推進兩山轉化、綠色崛起上又邁出了堅實步伐。
宜居:做美城鄉環境
2022年12月28日,總投資2.6億元的萬安縣十八灘文化公園暨北門河濕地公園正式開園。從此,萬安縣城增添了一個共富共享城市新片區,老百姓又多了一個休閑娛樂勝地。
“建成十八灘文化公園暨北門河濕地公園,極大改善了萬安縣城的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了群眾的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了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萬安縣住建局局長邱愛華坦言。
萬安縣立足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突出縣城、園區、圩鎮三大重點,全力抓好生態環境“大保護、大培育、大轉化”,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常駐。
彰顯山水靈秀縣城,守好用好萬安湖、心安湖兩湖清水,控優濱水天際線、山脊線、低層建筑線、高層建筑線“城市四條天際線”,融入十八灘文化、美食文化等獨特元素,建設贛江、遂川江“兩江四岸”最美山水岸線,讓城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打造綠色低碳園區,升級改造省級循環化改造園區、省級綠色園區,推動物質集成、水系統集成和能源集成,建設工業園區尾水提升項目、污水處理廠等功能配套設施,實現日處理污水能力3萬噸,打造和諧共生、產城融合的綠色園區。
建強美麗活力圩鎮,深入推進全域美麗鄉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創建和美麗宜居示范村“1+8”工作,常態化推動全省首個總投資4.8億元覆蓋所有鄉鎮的城鄉水環境綜合治理,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
“聚焦生態環境重點領域,聚力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推動實現萬安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吉安市萬安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方崇寧說,截至2022年底,全縣PM2.5平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6%,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1.93%,武術鄉、寶山鄉、高陂鎮等11個鄉鎮獲評省級生態鄉鎮,高陂鎮田北畫村獲評省級低碳社區。
宜業:做強綠色經濟
2022年,萬安縣綠色發展喜事連連。12月7日,萬安湖水庫鳙魚、草魚、鯽魚及萬安玻璃紅鯉魚通過有機轉換認證,標志著萬安生態魚產業可復制可推廣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模式創建成功。
萬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慶介紹說,萬安縣投資5000余萬元建設萬安生態魚全產業鏈,帶動全縣17個鄉鎮場104座中小型水庫和5200余人加入生態魚養殖鏈上,實現人年均增收1.2萬元以上。
拓展延伸萬安生態魚產業鏈,做大做強生態漁業,正是萬安縣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堅定走好“生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
萬安縣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聚焦高端線路板、智能裝備制造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支持海迪光電、裕維電子等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低端線路板向高端智能制造、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三大轉變”。
在做強綠色工業的同時,萬安縣依托全境120余萬畝天然富硒土壤資源,大力實施富硒大米、茶葉、油茶、水果等示范帶建設,全縣標準化茶園面積達1萬畝、高產富硒油茶示范基地總面積達5萬畝、富硒水稻示范基地達10萬畝,推動富硒水果產值超2億元。
依托全境36.5萬畝豐富優質的毛竹資源,加快推進1000畝竹產業高科技園區建設,全縣毛竹精深加工企業達30家,毛竹產業年產值達6億元,形成從種植、加工、銷售到研發、創新“一條龍”產業鏈。
一二三產紛紛向“綠”進發,萬安縣產業轉型加速。2022年,全縣三產結構優化為10.1:37.5:52.4,凈增規模工業企業12家,6家企業獲國家級富硒產品認證,17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13個產品獲有機食品認證。
宜游:做活山水旅游
“現在我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漂亮了,一出家門,就走進了公園,生態美景讓人目不暇接,生活在這里太幸福了。”萬安縣居民劉金萍女士談起近年生態環境的變化,贊不絕口。
不光是本地人的贊美,來到萬安縣旅游的莊先生也豎起了大拇指:“這里的風光旖旎美如畫,山清水秀空氣甜,讓人賞心悅目,這趟萬安之行,值了。”
萬安縣錨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后花園”目標,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建成國家A級旅游景區7個、省A級鄉村旅游點8個,培育“安好游”“安享游”“安心游”品牌,為生態旅游提供“硬支撐”。
提升“安好游”品質。匠心打造萬安湖、紅色羅塘、百嘉老街、韶口龍舟文化、高嶺宿集三期等“五個新項目”,全力盤活田北畫村、沙坪佩溪、影視城、花花世界、貴澳鮮花小鎮等“五個老項目”,推出“紅色之旅、文化之旅、休閑之旅、舌尖之旅”四條旅游精品線路,打造縣域1小時“旅游圈”,穩住萬安人游萬安、吸引外地人游萬安,做旺旅游經濟。
豐富“安享游”體驗。把“安”文化植入景區景點,打造十八口塘、影視城、工業園區片區等沉浸式體驗式夜游景區,舉辦贛江龍舟文化節、佩溪曬冬、銀杏節嘉年華、油菜花節、垂釣、寫生、攝影大賽等節慶旅游賽事活動,讓流量變“留量”,讓“網紅地”變“長紅地”。
打造“安心游”品牌。統籌整合線上線下營銷渠道,用好“文旅萬安”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快手等新媒體,講好紅色文化、十八灘文化等故事,擦亮“美麗萬安、文化萬安、硒望萬安、美食萬安、心安萬安”名片,助推“美麗風景”走向“美麗經濟”。
“2022年,萬安縣克服疫情影響,迎難而上謀發展,全年接待游客688.47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64.25億元,前三季度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320元、9729元,分別增長5.83%和8.9%。”萬安縣文廣新旅局局長謝清明高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