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91.2%,自然保護區內達96%;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2個,占全區國土面積的26.4%;跨界斷面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空氣環境質量全年穩定在二級以上;近幾年環境質量評價綜合指數名列全省前茅;政府每年對環保投入約占GDP的50%以上……這是綠色神農架的硬實力。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中國首個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榮譽于一身的“三冠王”……這是林區神農架的金名片。
那么,這硬實力和金名片背后有何秘密?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實現綠色崛起的關鍵一招。
筑屏障,讓綠色成為生態底色
通過《神農架林區生態縣(區)建設規劃》計算得出,神農架生態系統服務的總價值為每年 1418.34億元,是神農架林區2020年GDP的46倍,每年為國家無償貢獻80%以上的水環境容量,99%的大氣環境容量,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屏障,被稱為“華中屋脊”“華中水塔”“華中綠肺”。
神農架林區位于湖北省西部,1970年建制,是全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林區歷經開發期、探索期、轉型期和“裂變式”發展的孕育期,始終秉承“保護就是發展,綠色就是財富,文明就是優勢”的理念,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牢固樹立“生態立區”原則,加快推進綠色發展,為實現轉型跨越、綠色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游帶動、生態產業興區,實現了由伐木人向護林人、由木頭經濟向生態經濟、由深山窮區向旅游名區的三個歷史性轉變。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神農架林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對此,神農架林區錨定目標,統籌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打造華中地區生態文明高地。
按照省委確定的“建成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戰略定位,林區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為統領,整合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等品牌,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創新多元化生態資源保護模式,構建科學保護體系,推進生態保護科學化,確保生態環境安全,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實現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雙贏目標,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林區通過構建組織保障、政策支撐、協同推進、全民參與四個體系,生態創建保障有力;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戰役,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僅優良天數比例2020年達100%、2021年為99.2%、2022年截至目前為99.7%;深入實施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家園四大工程,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林區于2016年被湖北省命名為省級生態區,2021年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截至目前,轄區內8個鄉鎮,已有4個國家級生態鎮,4個省級生態鎮,省級及以上生態鄉鎮創建比例達到100%;轄區67個村,已有3個國家級生態村,54個省級生態村,省級及以上生態村創建率達到85%,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增效益,讓綠色成為發展主色
根據《湖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修編)(2021-2030年)》,神農架林區大部分范圍位于生態紅線保護范圍內,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為禁止開發區,發展重點方向為生態旅游。
為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建設,培育生態旅游支柱產業,林區以切實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積極挖掘利用森林風景資源潛力為中心,以提高森林資源綜合效益和提供高質量的生態旅游產品為目標,在現有國家級“AAAAA”景點神農頂、天燕風景區的帶動下,進一步加快森林公園的建設速度。
從春秋游到四季游,從一角游到全域游,神農架按照“提升西南一線,打造東北一片”的思路,打造美麗鄉村、花園城鎮、全域景區,邁向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路子越來越清晰。松柏“林海慢城”、下谷坪土家風情小鎮、坪阡鹽道古鎮、龍降坪國際旅游度假區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大九湖、官門山、天生橋、天燕、滑雪場等景點景區逐步提檔升級;神農架高山滑雪、潮水河漂流和環大九湖自行車賽分別榮獲中國體育旅游優秀精品景區、線路和賽事,在國內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譽度。美麗神農架被美國地理雜志推薦為“人一輩子不得不去的地方”,被《環球游報》及外國駐華使節和國內數十家媒體評選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以前靠賣木材吃飯,現在靠賣清新空氣、優美環境吃飯。”神農架林區木魚鎮農家樂負責人說。靠種植茶葉和開辦農家樂,每年凈賺70多萬元。越來越多的神農架人享受到生態帶來的紅利。僅在神農架的木魚鎮,從事餐飲、旅館等行業的商戶就有600多家。
目前,林區已逐步形成以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布局合理、類型齊全、特色突出、富有活力的森林生態旅游體系;發揮神農架冰雪產業在華中地區的引領地位,實施北雪南展,加快天燕滑雪場、神農架國際滑雪場、中和國際滑雪場、龍降坪國際滑雪場等滑雪項目提檔升級。建設桂竹園冰雪小鎮,建設冰雪運動學校,引入冰雪運動訓練課程,將大眾冰雪運動休閑與國內外專業賽事相結合,并推出冰雪運動—溫泉養生—康養度假組合旅游產品,積極創建國家級冰雪運動基地,傳播推廣神農架“中國冰雪南站”旅游品牌。
固底色,讓綠色成為鮮明特色
2018年5月1日,經湖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并高票通過的《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標志著1170平方公里的神農架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更加有法可依。
禁止狩獵、捕撈,禁止違規采石、挖沙,禁止投放外來物種,禁止改變自然水系……嚴苛法律條款處處劃定生態紅線——即使是在國家公園范圍內揭草皮、撿鳥蛋,也將面臨最高可達20萬元的嚴厲處罰。同時,該條例針對小水電、礦產資源開發這樣的環保痛點也明確提出,“現有的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水電項目應當有序退出”“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等嚴格要求。
神農架林區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有序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和環保搬遷、退城進園。對水電開發、礦山開采有序實施萎縮化減量管控,關停公路沿線和景區、核心保護區內1000千瓦以下的小水電站,打破對傳統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
林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依托資源優勢,發展金釵石斛、野生蜂蜜、核桃和野生板栗等有機干果以及野生獼猴桃、野生中藥材等特色經濟產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興木材替代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產業和種養業。
全力實施“一品一企一策”扶持計劃,勁酒集團、小蜜蜂、黃鶴樓茶業、綠源、百草堂、神林等重點扶持企業穩步發展,“匯野”“神農相思”榮獲湖北省著名商標,“華夏始祖”茶葉榮獲湖北名牌,“神農百花蜜”“神農架野板栗”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圍繞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在建設鮮銷菜生產的基礎上,逐漸開展蔬菜貯藏加工及其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圍繞旅游市場,依托特色農林板塊基地,以建設盤水生態產業園為平臺,合理發展生態加工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壯大龍頭骨干加工企業,弱化礦電化工業生產。
聚焦生態鏈,提升幸福指數,神農架在民生領域也頻頻出招:建成天然氣供氣體系,松柏、木魚鎮成為華中高山鎮區內唯一通管道天然氣的區域;將有勞動能力且愿意從事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護林員,出臺實施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大氣優良天數全省排名第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擁有一流自然稟賦的神農架正讓老百姓擁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綠水青山正成為當地百姓的最大的金山銀山和幸福靠山!
上一篇:南京:長江之畔繪和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