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旅游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熱門選擇。露營作為生態旅游的主要項目,不僅能親近大自然,更能增進與家人朋友的關系,深受都市人的青睞。在全國很多地方,露營基地、河湖邊、公園里,各式帳篷密密匝匝,有的露營地甚至一席難求。
然而,隨著露營產業的快速發展,露營后的垃圾處理成為旅游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帶孩子來一次無垃圾的山林行走?如何讓孩子系統地學習親近山林?如何成為一名自然山林教育導師?據中國營地教育網創始人劉勝海介紹,參加由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自然與教育實踐分會指導、青藤自然學堂主辦、博實樂營地承辦、營地教育網協辦的“每月一期無痕山林”教練培訓就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何為“無痕山林”
在南北極旅行中有一句話經常被提起:“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帶走。”
在非南北極的旅行中,是否有一樣的準則和要求呢?事實上,是有的,那就是被很多戶外人都認同的“LNT戶外法則”。
LNT是Leave No Trace的英文縮寫,中文翻譯為“無痕山林”,是始于美國的一種戶外運動方式,旨在提醒人們在自然中活動時,關注并身體力行地保護與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戶外運動開始興起,大批的愛好者進入森林公園野營。
到了70年代,戶外運動對自然和人文資源的破壞和沖擊開始引起美國相關部門的重視。許多管理部門開始與專業人士、民間團體合作,一起培育民眾戶外游的環境保護觀念。“無痕山林”理念正是在這個時期慢慢涌現。
1987年,美國林業署、國家公園署及土地管理局合作發行了《無痕山林土地理論》(Leave No Trace Land Ethics)倡導手冊,宣揚保護自然的精神,呼吁游客尊重自然。
2011年,“無痕山林”理念被引進中國大陸。同年,自然之友培訓出中國大陸第一批“無痕山林”初階講師(LNT Trainer)。
劉勝海介紹,無痕山林包括以下七個戶外行為準則:一是事先充分的規劃與準備,二是在可承受的地點旅游及露營,三是妥當地處理垃圾,四是不要取走自然中的任何資源與物件,五是降低營火對自然的影響,六是尊重野外生物,七是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權益。
為何發起“無痕山林”行動
天朗氣清,喜歡戶外活動的朋友又開始摩拳擦掌了。徒步、登山、露營、溯溪,乃至攀巖、攀冰、潛水、探洞等,都是大家喜歡的活動。
不過,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些戶外活動的熱點地區,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垃圾、涂鴉、破碎的草甸、密集的帳篷群……可以說,這些很大程度上是由戶外活動者直接造成的。
細微的環境破壞舉動往往有疊加效應。一不留神,會給當地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讓原本環境優美的地區變為生態災區。
露營絕不僅僅是搭個帳篷、吃喝燒烤完后走人那么簡單!
在林中,你會感受到清風拂面的輕盈,也會在凌晨聽到自然的音樂會……但是在享受美的同時,我們也應想著如何減少打擾,成為與自然共享的踐行者。
如何在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盡量減少人類無規范的游憩行為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LNT戶外法則”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鑒的做法。
而隨著近幾年來國內戶外運動和自然探索教育的興起,LNT法則這種體現了現代可持續發展所提倡的環保與簡樸的生活,更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也得到了很多國人的認同,成為很多人的行動準則。
博實樂營地作為“無痕山林”的踐行者,致力于推廣這種觀念,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無痕山林”的行動中來——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劉勝海說,無痕山林培訓主要要實現四大目標:一是初步引導學員體驗土地倫理,二是為參加LNT種子講師的學員提供高質量培訓,三是明確說明LNT對于培訓機構、種子講師的作用,四是確定戶外培訓活動的潛在風險,并探討與LNT培訓課程相關的警告和其他信息。參加無痕山林培訓的學員,將會獲得“無痕山林”倫理中心認證的“種子講師證書”。
時代呼吁“無痕山林”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護生態環境是露營產業乃至整個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時代呼吁“無痕山林”。
劉勝海認為,為推動戶外露營產業健康發展,需多方合力解決其帶來的環境問題。首先,加強綠色環保理念的宣傳,營造人人護綠的氛圍,讓“綠色生活”深入人心;其次,場地經營方應加大合規露營場地的供給,加快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并對消費者進行專業的規范引導;最后,從消費者本身來說,要提高生態保護及安全意識,理性選擇具備基礎條件的地點露營,避免在露營過程中帶來植被損毀、環境污染、用火隱患等問題,盡量將露營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各擔其責,多方協同,讓“無痕山林”露營旅游走得更長遠。
上一篇:白蠟樹:秦皮良藥 蠟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