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硬木家具的傳統已經發展幾千年, 紅木家具本身的典雅氣質以及遵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讓中式古典生活的美學價值漸成主流。紅木文化,伴隨著中國人對家的信仰,從古代延綿至今,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中繁華綻放。
如今紅木古典家具已是古典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是繼字畫、陶瓷之后的第三大收藏品。中國傳統家具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發展到明代至清前期已達到頂峰,在這個時期的中國傳統家具,采用性堅質細的硬木為材料,在制作上榫卯嚴密精巧, 造型上簡練典雅,風格獨特,受到全球各大拍賣行、博物館的推崇。
作為紅木家具的發燒友,著名作家海巖的一段話說出了紅木家具的文化內涵,從中也可以看出紅木家具在市場上備受關注的緣由:“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的審美口味慢慢向本土文化靠攏,這就是根。我們自小接受的文化和生活環境,對中國古代文化潛移默化的感受和了解時刻在血液里潛藏, 總有一天會涌動擴展,尋求外在的融合,傳統家具就是我的這個融會點。”
木料越好,收藏價值就較高
紅木,作為一種家具原料,并不是某一特定樹種的家具,而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家具的統稱,是屬于中國僅有定義范圍內的東西。建國初期,沿襲明清對紅木的定義,中國開始有對紅木的初印象。而在2000年8月1日,為規范紅木市場,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首次發布并實施《紅木》國家標準。收藏紅木家具,第一點就是看它的紅木材料。收藏專家也曾堅定地表示過:“木料越好,收藏價值就較高。”因為這和紅木的稀缺性息息相關。
木材材質是決定紅木老家具收藏價值高低的重要標準。目前流傳于世的明代和清代家具大多數都是用黃花梨、紫檀木、雞翅木等木材制作。在清代中期以后,這幾種木料日漸匱乏, 成為罕見珍材。特別是海南黃花梨的老家具非常稀少。每個時期都有著不同時期的特征,也就有著不同的藝術價值。現存較多的紅木古董老家具一般是明朝、明清之交、清朝中期。
紅木老家具保存的好壞是影響其是否值得收藏的考量因素。保存越完整,收藏價值越高。“如果一件紅木家具的很多部分缺失,都是后來補上去的,那么這樣的紅木家具就不具備收藏價值了。”此外。是否采用傳統工藝對紅木老家具的收藏起著關鍵作用。明清時期傳統家具非常講究自然美,在結構方面,講究不用釘、不打膠,以榫卯斗和的方式組成一體, 既有控制木材變形、膨脹的功能,更有堅固持久、經久耐用的效果。榫卯結構被譽為紅木家具的“靈魂”。
很多消費者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紅木家具年代越久越具有收藏價值,其實并非如此。紅木收藏投資有“形、藝、材”三大評估標準,需同時考慮工藝的精湛性、原材料的稀缺性和造型的雅致性,即使是用珍貴的紅木制作,但是器形、品位不夠好,市場行情也會一般。而國內消費者往往止步于原材料的稀缺性,認為只要是紅木家具就具有投資收藏價值,這就是不懂行的體現。
紅木家具用材講究、造型優雅、結構嚴謹、功能合理、工藝精湛,同時,在幾千年的沉淀中,承載了中國傳統的人文、歷史等文化,一直被人譽為“人文家具”和“藝術家具”,所以說中國的紅木家具是傳統文化和家居文化精髓的載體。紅木家具不僅有很強的實用性,還具有較強的藝術性、觀賞性,這些是其他家具所不能及的。同時,因為原材料十分珍貴,紅木家具還有著很高的保值和增值空間,這對許多愛好者和收藏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具有升值潛力的明清時期的紅木家具有兩類:一類是明代中后期和清早期的明式黃花梨家具,另一類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宮廷紫檀家具。
明式黃花梨家具是在文人參與下制作,清代宮廷紫檀木家具是由皇帝親自監督,由宮廷藝術家指導制作,藝術品位高,用材高檔,做工精致,存世數量有限,除去已流失海外的和被博物館收藏的,民間藏品數量有限,所以每一件都具有很高的 收藏價值。
從投資角度看,明代和清代早期的紅木家具最具有升值的空間,如果是真品,投資幾乎沒有風險。經濟條件好的投資者,可以把頂級、經典的成套明清紅木家具作為收藏與投資的首選品種。
說到“白木”可能很多人還是不大了解, 其實“白木” 是相對于紅木而言的俗稱,也有人叫“柴木”,言其不值錢,與燒火的柴木相似。其實白木中許多是工藝性能良好的木材, 其中的核桃木、榆木、櫸木、桃花芯木、柞木、柏木、香樟木等屬于硬性木材,軟性木材有松木、杉木、桐木、柳木、楠木、杏木等, 有的也屬于珍稀木材。
紅木家具有升值的潛力,但也要挑對家具,只有“型、材、藝、韻”四者兼具的紅木家具才有投資收藏的潛力,所以,在收藏中要把握一些技巧。
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投資紅木家具,這是有很大風險的。想要投資紅木家具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專業鑒賞知識,二是對市場行情的把握,第三是資金作為支撐。搞收藏并非你有錢就能行,最好是能有專業的團隊來運作。不少收藏者只關注紅木家具的投資價值,而忽略其本身具有的美學價值和實用價值,是目前常見于紅木家具投資者的一大誤區。事實上,紅木家具不僅僅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其本身具有展示傳統文化中的審美趣味和藝術追求的價值。
上一篇:紅木市場|紅木家具的流派及風格
下一篇:紅木故事|十里皇廷一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