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油茶重點縣,江西省高安市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引擎,通過政策賦能、科技加持、三產融合,讓33.66萬畝油茶林變身“綠色銀行”。2024年,全市油茶產業產值突破13億元。
盛夏的村前鎮高坪村,連片油茶林郁郁蔥蔥,一顆顆油茶果綴滿枝頭。“以前這380畝林地分散在15戶村民手里,荒廢大半。現在流轉給林權收儲平臺,經過統一改造后畝產翻倍,我們還能來打工賺錢。”村民老梅笑著說。目前,高安市共培育百畝以上油茶種植大戶308戶、合作社46家,帶動2萬農戶增收。
針對林地分散、經營低效的痛點,高安市首創“三庫三臺”林權收儲模式:建立林權資源儲備庫、需求信息庫、市場交易數據庫,搭建交易、融資、服務三大平臺。通過國有綠創公司實施收儲,已整合林地1.34萬畝,其中80%重新配置給社會資本開發。龍潭鎮南爐村黃馬組570畝低效油茶林,經平臺流轉后由村投公司統一改造為高產示范基地,農戶通過“租金+務工”年增收超萬元。
同時,高安市以政策“組合拳”筑牢產業根基。明確林地承包權延長30年至2062年,頒發林業經營收益權證,解決融資、流轉難題。不斷注入金融活水,發放“油茶貸”超1.6億元,財政對油茶保險補貼30%,涉林貸款突破5億元。今年新造及改造油茶林均超萬畝,投資1.78億元建設高標準油茶綜合服務基地,配套農事服務中心和烘干、剝殼、冷鏈、倉儲車間。
通過良種良法促高產、數字技術全覆蓋、加工集群延鏈增值等一系列措施,高安市持續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長林40號”出油率高,“長林53號”抗病性強,伍橋鎮東頭村千畝示范基地科學混種提高產量。通過引進“長林”系列良種,推廣“底肥腐熟+精準修剪”技術,高安市高產油茶林達18.16萬畝,示范基地畝均產量突破900公斤。全市還組建了20余個技術團隊,為農戶提供“點對點”幫扶。
龍頭企業睿嘉生物投入3000萬元打造5G數字中心,實現基地環境數據實時監測、壓榨車間全自動化閥門控制、故障自動報警。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萬畝基地、4000余戶農民標準化種植。通過產學研合作,壓榨茶油萃取不飽和脂肪酸,茶粕提煉茶皂素,茶枯制成有機肥,將油茶果“吃干榨盡”。產品獲歐盟、日本有機認證,年加工能力4.5萬噸,推動高安市油茶加工產值突破10億元。
此外,高安多元拓展“林下經濟+文旅”。通過復合經營,在國有大城林場套種國槐、洛神花,實現“油茶+林藥”“油茶+蜜源”立體增收,林地綜合效益提升30%。依托富硒資源打造油茶文化園,串聯加工體驗、研學康養業態,年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
從“地方特產”到“國家標桿”,高安市積極打造區域品牌矩陣。以“高安茶油”公用品牌為核心,“德得福”“馨啟典”等企業品牌為支撐,統一標識打入長三角、珠三角市場。通過媒體宣傳、油茶博覽會提升知名度,品牌溢價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