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江西科學家破解“雷竹”全基因組,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再傳來喜訊。該院聯合省林業科技實驗中心在期刊《Scientific Data》(中國科學院二區期刊,5年影響因子8.7)發表題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the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Ormosia henryi Prain”研究論文,在國內率先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花櫚木全基因組,填補了花櫚木遺傳學研究的空白。
說起花櫚木,你或許較為陌生,但一定聽過“花梨木”。沒錯,“花梨木”就是花櫚木的民間叫法。作為豆科、紅豆屬常綠喬木,花櫚木被譽為“才貌雙全”樹,其在我國的應用史可追溯到唐代,可謂“全身都是寶”——外形樹大蔭濃,樹干挺拔,壽命長且蟲害少,是優秀的景觀樹。木材是上等木料,大名鼎鼎的龍泉寶劍,其劍鞘就是用花櫚木做成的。根、根皮、莖及葉均可入藥,提取物還可穩定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另外,果實成熟時狀如紅豆,又使花櫚木成了“愛情樹”。
為何要開展花櫚木的遺傳學研究?原來,花櫚木因種子自然萌發率低,加之環境影響等種種原因,野生種群資源稀少,屬于我國珍稀瀕危樹種,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收錄。
花櫚木集中分布于我國東南部地區,其中核心分布區主要位于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區,野外種群極少。2020年,江西省瑞金市贛江源保護區發現了野生花櫚木的身影;2023年,江西省彭澤縣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發現小群落,包括3株成熟喬木和12株幼苗,處于良好的自然野生狀態?。
搶救這一珍稀樹種,“基因方案”有望給出答案。
研究表明,花櫚木基因組總大小為2.69Gb,BUSCO評估驗證基因組完整性達98.20%,其中共功能注釋到37366個基因,鑒定到2518個rRNA和1120個tRNA等非編碼RNA,為紅豆屬物種里少有的大基因組。
該成果的發布,為解析豆科基因組擴張機制提供了新視角,同時為花櫚木藥用成分生物合成途徑的解析及紅豆屬相關瀕危物種的保護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據與理論基礎。
此外,研究團隊在前期資源收集、群體遺傳結構解析基礎上,首次發現了花櫚木樹體揮發性成分中21種抗抑郁成分及4種核心物質,論證了該樹種抗抑郁森林康養價值。
據悉,近10年來,江西省林業科技實驗中心與江西省林科院聯合開展花櫚木資源保護、評價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研究,在全省野外回歸種植1.2萬株。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央企種樹,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