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驅車從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城出發,沿著野淌路一路向北,目之所及皆是青翠。一棵棵樟子松隨著地形起伏,將綠色延伸到遠方。
靖邊縣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縣域北部為風沙草灘區。今年,靖邊縣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點任務,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防止二次沙化為契機,全面推進生態林建設、林場化改革和全域治水,繪就綠色發展底色。
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 構筑生態屏障
“以前這里是一片沙窩,每年清明節前后,一刮風,人眼睛都睜不開。”4月18日,靖邊縣海則灘鎮長城村村民王文章指著他家附近的一片密林說,“現在沙地都種上了樟子松,幾乎看不見沙了。一到春天樹木返青,風小了,沙也就少了。”
從一眼望不到頭的黃沙,到一片片新綠逐漸成林,是風景,亦是靖邊人一代又一代的接續奮斗。得益于靖邊縣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省級森林城市”的勁頭,該縣全面造綠護綠,森林覆蓋率達到39.39%,位居榆林市各縣區前列。
2022年,靖邊縣按照“一心兩線三點多面+三區三帶”林業建設布局,制定了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五年行動方案,將任務落圖、落地、落實,掛圖作戰,全年完成2萬畝飛播造林,實施5萬畝退化林修復,完成全民義務植樹97.7萬株。
春風吹新綠,也吹響新一年國土綠化行動的號角。今年,靖邊縣將高質量推進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五年行動,全年計劃完成國家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人工造林5萬畝、退化林修復5萬畝、飛播造林2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人工種草0.5萬畝,深入實施白于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國家儲備林)項目,完成一期5萬畝建設任務,做實做好“綠”文章,全力推動靖邊由淺綠向深綠轉變。
激活“綠”機制 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做好“綠”文章,更要激活“綠”機制。靖邊縣在植綠護綠的同時,積極挖掘林業資源的經濟價值,健全林業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
“我們利用滯銷的針葉、闊葉、彩葉樹木,打造了50畝獨特景觀樹木園,培育1000余株造型樹木,充分挖掘林木價值。這些景觀樹經過今年第二個生長周期的管護,就可以對外銷售了。”柳桂灣林場場長姚鵬飛說,“今年,我們計劃擴大培育規模到100畝,品種增加到7個。通過3至5年時間,將柳桂灣林場打造成為陜北規模化造型景觀樹基地,將樹木和技術推廣至陜北及周邊各大城市。”
像柳桂灣林場一樣,前不久,靖邊縣楊橋畔苗圃將歷時183天的文冠果航天育種進行開封與田間育種試驗,積極探索發展林業特色產業。
今年,靖邊縣全力加快林場化改革步伐,計劃建成2個鎮級、18個村級、4個家庭林場,并加強對苗圃地苗木的病蟲害防治、苗木澆水、除草、樹木修剪整形等日常管理工作,發揮林場生態、經濟、科技、示范功能,全面加強對轄區內國有森林資源的管護,引領全縣群眾掀起“愛林、造林、護林”新熱潮。
統籌全域治水 守住生態底線
望得見青山,也要看得見綠水。除了在植綠護綠上做文章,靖邊縣還統籌全域水治理,持續推進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家園。
三月以來,北方天氣逐漸回暖,春耕大幕也隨之拉開。在靖邊縣寧條梁鎮,田壟之間,一輛輛大型機械繁忙作業,工人們正進行節水管道的鋪設,一塊采用先進農業節水技術的高標準農田初具雛形。
為了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靖邊縣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產”“以水定效”,努力提高農業生產中天然降水和地表水的利用率,提高單位水的綜合效益。去年,靖邊縣發展旱作節水農田3.3萬畝,示范推廣4種旱作節水灌溉技術,畝均節水10%,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豐收”。與此同時,靖邊縣還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推進工業企業節水等措施,逐步壓減地下水超采水量,治理和修復地下水水位。
今年,靖邊縣計劃發展節水灌溉3.2萬畝、“膜下保墑”2萬畝。新建二層河臺引水工程,每年向超采區補充地表水,在不同地域實施一批集雨、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等,將地下水超采區治理工作繼續引向深入。
除了水資源治理,靖邊縣還進一步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今年,靖邊縣計劃對149座淤地壩進行除險加固,并新建35座攔沙壩、治理1.25萬畝坡耕地,力爭綜合治理流域面積達到27.6平方公里。開工建設蔣家窯則水庫,6月底前完成新橋水庫應急搶險恢復工程。通過一系列舉措,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改善和水生態修復,堅決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靖邊縣堅持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系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協同推進增綠、控水、治沙。今年,美麗靖邊建設加速推進,各類造林工程穩步推進,一幅壯美的山水畫卷正在靖邊大地徐徐展開。
上一篇:寶雞:林下經濟構筑綠色“生態鏈”
下一篇:秦嶺山水有“顏”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