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水澈鷗鷺翩躚,清清河流綿綿蜿蜒,山河之間光影流轉。跨過道道青山,穿越碧水藍天,如今的三晉大地,“幸福”一詞,被賦予更厚重的生態底色……環境改善民生,青山蘊含美麗,藍天洋溢幸福。2022年,全省林草系統緊扣“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目標,以“兩山七河一流域”為重點,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全生態”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全方位筑牢生態屏障,生機勃發、綠意盎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推進林長制 壓實黨政責任
自深入推進林長制以來,全省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體系,開創了山有人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林草資源管理與利用新局面。省級總林長連續簽發林草防滅火和確保“十四五”森林覆蓋率目標的兩個林長令。全省設置林長3.38萬名,五級林長聯動巡林,“一方案五制度”工作體系上下貫通,林長制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督查考核范圍。這一年,“林”的核心不斷聚焦,“長”的作用日益凸顯,“制”的效能充分釋放。
科學綠化 厚植生態底色
茶余飯后,三三兩兩的村民漫步公園,盡享清新空氣;背街小巷里,藏不住居民庭院里的美景;道路邊,郁郁蔥蔥的綠植讓人們的生活多了幾分生機與活力……為提升生態環境、增加居民幸福感,省政府印發《關于開展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召開全省科學綠化電視電話會議,推動全省超額完成年度營造林目標任務,人工造林23.3萬公頃,位居全國第一。沿黃19縣率先實現基本綠化。這一年,三晉大地再添新綠,生態底色更為豐盈。
立法保護 構建四梁八柱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因生態文明制度的保駕護航,三晉大地上演繹著一幅幅綠色生態的美麗畫卷。禁牧輪牧休牧條例全國首創。破壞森林案件“清零”行動、自然保護區專項治理行動、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清風行動”重拳出擊、形成震懾,自由裁量權、行政處罰裁量權、執法與司法銜接制度體系聯動完善、互為支撐。全年受理林草行政案件1962起、結案1922起。這一年,法治建設全面發力,良法善治成為重要保障。
本質安全 守住林草安瀾
林區生態安全,最大的隱患是森林火災和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全省嚴防嚴控,成為火災發生次數最少、資源受害率最低、12小時撲滅率最高的年份。全省共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19萬公頃,美國白蛾和松材線蟲病繼續保持“零入侵”。這一年,守住了安全陣地,林草系統本質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生物保護 提升管理水平
聚焦國家種質資源安全目標,有序完成國家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年度任務。推進太行山(中條山)國家公園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實現再完善,風景名勝區整合優化預案上報國家林草局;啟動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確保生物安全。這一年,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大幅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在成為鮮明主題。
綠富同興 打造增收引擎
守護與發展并重。開展《山西省經濟林發展條例》實施情況自查。成功舉辦2022(陽城)首屆山西森林旅游節。林草惠民項目帶動30多萬脫貧人口實現增收6.13億元,林業生態扶貧PPP項目兌付農戶資金7.81億元。全省有4家涉林企業入選第五批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總數達到10家。這一年,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協調統一的格局正在形成。
改革創新 激發發展活力
全國首家以省政府名義出臺《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指導方案》,在試點引領下,保護修復草原1.9萬公頃,種草改良2萬公頃,繁育草種353.3公頃;晉城全國林業綜合改革發展試點取得突破;8個縣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責任保險試點示范引領,晉城市完成首單野豬危害莊稼和首單野豬襲擊村民的賠付工作。這一年,三項國家試點全面破題,為全國提供了山西經驗。
攻關研究 創新驅動引領
堅持科技攻關和成果推廣一體推進,培育植物新品種和林木良種8個,審定林木良種24個,制定地方標準23項。獲得省科學技術獎2項,省標準化創新貢獻獎2項。2個生態站被國家評定為“優”等級。新增1處全國林草科普基地。中德合作森林可持續經營示范林場建設項目取得實效,中日合作造林項目落地啟動。這一年,科技引領、國際合作正在成為驅動發展的強勁動力。
服務民生 保障林草經濟
中央預算內投資較2021年增加68%。選擇5個縣啟動行政審批“一網通辦”試點。在服務89個省級以上重點工程用地基礎上,積極向國家爭取備用林地定額,保障全省70個重點民生項目用地需求。“十四五”全省重點建設的8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全部納入規劃。這一年,保生態、保經濟雙抓雙贏,生態美、惠民生實現有機統一。
賡續接力 厚植高質量生態底色
持續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加大草原保護修復力度、系統打造國有林區示范亮點、瞄準林草轉型發展方向、推進林草產業發展、強化基礎保障能力……2023年,山西省林草系統將重點抓好十項工作,全面開創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立足生態稟賦,彰顯綠色優勢。2023年,山西省林草系統將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著力厚植全省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擴綠、補綠、護綠三管齊下,高標準完成26.66萬公頃年度營造林任務。立足精準“擴綠”,以國土“三調”結果為底版,將現有國土適宜綠化空間范圍內的25.2 萬公頃可造林地落實到位。統籌城鄉“補綠”,加大森林鄉村建設力度,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推進100個省級森林鄉村建設,讓更多的綠色走進城市鄉村、福澤三晉人民。嚴格依法“護綠”,堅持“先造后封、造后必封”的原則,啟動100萬畝省級新造林封育項目,做到“造一畝、活一畝、成一畝”。
全力推進國家公園建設,整體提升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水平。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太行山(中條山)國家公園建設已納入國家總體規劃。依法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加快山西省濕地保護條例立法進程,協調財政部門出臺濕地生態保護補償辦法。
全面加強林草資源監管,牢牢守住林草事業發展的安全底線。嚴防林草火災,全面壓緊壓實網格化責任措施,扎實做好火災隱患排查,啟動建設省級防火預警監測和指揮調度平臺,加強防火專業隊伍標準化建設,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林草火災和人員傷亡“兩條底線”。嚴控病蟲災害,重點抓好松材線蟲和美國白蛾病的普查、檢疫和執法工作,強化應急演練,提升處置能力,始終保持“零入侵”的良好態勢。嚴格資源管理,全面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修復,嚴格林地占用審批管理和采伐限額管理,嚴厲查處打擊涉林涉草違法犯罪行為。
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以法治建設為牽引,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調整發布全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加大專項聯合執法力度,以最嚴格的法律制度織就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以科研監測為支撐,全面加強旗艦物種和生物多樣性的科研監測工作,以縣域為單位完成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任務,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數據體系。以系統治理為總則,統籌實施華北豹保護、極小種群拯救保護工程,確保種群數量持續增長。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今后,山西林草系統將推進擴綠、經營雙“提質”和實現省直林區、自然保護地雙“升級”,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林草生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