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位于重慶市萬盛經濟開發區金橋鎮的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里,柳吐新綠,蒼翠濃密春意盎然。青山湖畔,金橋吹打非遺第七代傳承人張秋霞,吹奏起“青山水落音”曲目。2006年,金橋吹打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悠揚的嗩吶聲在青山湖畔回蕩。
曾經“因煤而立、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重慶市萬盛經濟開發區,用11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從“一煤獨大”到休旅強“盛”的資源轉型之路。
抗戰時期,因盛產優質原煤和冶金焦炭,萬盛地區成為當時國民政府直接控制下最大、最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也被稱為“抗戰煤都”。1955年,萬盛“因礦設區”,曾是全國100個重點采煤區縣之一。萬盛的煤炭產量,曾一度占到原四川省的1/4、重慶市的1/2。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煤炭市場的持續低迷,長期采煤對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萬盛陷入“礦竭城衰”的陰霾。
2009年,萬盛被列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也是重慶市唯一的資源經濟轉型試點城市。當以煤為根基的經濟支柱開始動搖之后,決心不再以資源開發為主要經濟支柱的萬盛踏上了轉型之路。
在打造新產業集群的同時,地處喀斯特地貌的萬盛,憑借石林、溶洞、峽谷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打造了黑山谷、萬盛石林等多個旅游景區。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此時,萬盛又開始探索一種新的發展路徑——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萬盛累計投入超過150億元,大力實施全域旅游國家戰略,推進萬盛旅游轉型升級。2016年,萬盛正式確定把體育產業作為轉型的支柱產業來打造。在全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中,這是唯一把體育產業作為轉型的支柱產業來打造的地區。目前,萬盛已打造黑山谷國際青年戶外運動中心、萬盛石林國際定向運動基地、奧陶紀極限運動基地等一批旅游景區景點,形成萬盛旅游新的核心競爭力。
萬盛石林風景區形成于奧陶系,集“山、水、林、石、洞”為一體,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石林。
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金橋鎮,總面積1009公頃,濕地面積364.85公頃,劃分為濕地保護保育區、濕地恢復重建區、濕地宣教展示區、濕地合理利用示范區、綜合管理服務區等5個功能區。構成了自然與人工復合濕地系統,是山地濕地與水庫濕地的典型代表。
文旅融合不僅是萬盛的發展思路,也是萬盛的致富之路。近年來,萬盛大力推進“體育+旅游”,以品牌景區為核心,建設體育旅游綜合體,豐富體育旅游產品,打造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增強了萬盛旅游競爭力,促進了全域旅游蓬勃發展。
萬盛把探索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萬盛實踐作為推進地區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把體育產業作為地區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進行培育打造,著力建設運動之城、體育強區。千里健身步道是萬盛“一十百千”體育基礎設施工程的重點項目,結合運動休閑和旅游為一體,打造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配套(設施)的健身步道系統,形成以萬盛城區為主中心,以核心度假區(黑山谷、石林、奧陶紀等)和重點景區為10個副中心,以8個鎮為次中心,輻射全區具有萬盛特色的全網絡、多層次健身步道系統,現已達到790公里。
走進重慶“最美山城步道”——黑山八角健身步道,8公里的健身綠道以“點—線—網”為脈絡,將景區景點、健身基地、度假小區串聯成網,在美如畫的山中曲折蜿蜒。
盛開的玉蘭吸引游客駐足,用手機記錄下這美麗的春日。
昔日“煤都”萬盛,在11年間,已成為全國的資源型城市旅游轉型發展試點區、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先后獲得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等殊榮。從以煤為生的“礦井經濟”到文旅融合發展的“綠色再興”,萬盛探索出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另一種可能,走出了一條揚“煤”吐氣之路。
上一篇:安?!叭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