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青山,滿目蒼翠;步入山林,曲徑通幽。漫步福建省永安市各個城市森林公園,都能在喧囂的都市中尋到一隅清靜。
近年來,永安市扎實推進生態公益場所建設,把國有林場建設成為融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業科普、自然教育于一體的生態公益產品聚集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打造生態公益場所
永安東坡森林公園,群山如黛,溪水潺潺,寧靜幽雅。
東坡森林公園位于永安國有林場內,距離市區約3公里,占地面積3987畝,森林覆蓋率達90.94%。永安國有林場加大東坡森林公園建設投入,通過林相改造、封山撫育、栽種觀賞性花木等措施,不斷美化森林景觀,有效保護動植物資源,公園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近年來,永安國有林場積極打造全民共享的生態公益場所。“我們利用林場內森林景觀較優美、觀賞價值較高、交通條件較便利的區域,用心用情提供優質生態共享產品。”永安國有林場場長魏永平說。
與東坡森林公園獨處燕城一隅不同,占地530余畝的將軍山城市森林公園地處鬧市,四周高樓林立。經過建設,公園設有綠道、旅游線路指引、觀景平臺、夜景區等,兒童游樂項目及3個標準網球場已投入使用。
獨具特色的城市森林公園,讓市民得到越來越多的綠色實惠。
“今年,我們還要在這里建一個口袋公園。”走出馬夷口,永安國有林場副場長劉美利指著路邊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說。
此前,這里是永安國有林場老場區。隨著林場科技大樓、居民小區等相繼落成,這片占地約5畝的林場果園閑置多年,居民們在這里種菜、養雞鴨,環境臟亂。
按照規劃,這片空地將建成綠樹成蔭、溫馨雅致的口袋公園,為城市增添一抹新亮色。
離城市不遠,離森林更近。眼下,生態公益場所讓廣大市民遠離城市喧囂,徜徉于森林之間,盡情“森”呼吸。
拓展森林公園功能
夏日清晨,將軍山森林公園各功能區內,孩子們在嬉戲,老人在打太極拳,休閑健身的市民在山林間穿行,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我每天早上5點多上山,中午才回去。”市民雷大姐是福建省癌癥康復協會成員,每天帶著10多名病友在公園康復訓練。
雷大姐說,為了呼吸清新空氣,遠的到過武夷山,近的去過永安上坪,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森”呼吸了。
除了休閑健身,一座城市森林公園還能為市民帶來什么?這是永安國有林場在推進城市森林公園建設中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確保林場森林資源生態安全前提下,加快公園內原生植被、自然景觀等方面的生態修復,加大生態科普、自然教育等設施投入力度,讓更多市民共享生態建設成果。”魏永平說。
沿著將軍山森林公園休閑步道行走,眼前是高大的馬尾松、木荷,步道兩側的林下空地栽種了綠化苗木。拐過綠樹成蔭的休閑步道,草叢間蝸牛、瓢蟲、松鼠等仿真昆蟲、動物造型栩栩如生,巧妙融入周邊山林。
“這是林場建設的自然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區,包含昆蟲王國、奇花異草、鳥類天堂等5個系列。”永安國有林場營林科技科科長陳洪華說。
和將軍山城市森林公園一樣,永安國有林場森林康養步道在設計初期,就注重步道功能多元化,按照養身、養心、養性進行定位,兼顧全民健身要求進行布局,內設運動休閑區、植物研學區、五感體驗臺等區域,讓市民靜享綠意、修身養性。步道開放后,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成為永安新晉級的網紅打卡點,也成為周邊居民、外來務工人員茶余飯后的休閑去處。
內涵更豐富,功能更齊全,城市森林公園為市民提供了更有活力、更有溫度的綠色生活空間。
提升森林資源質量
永漿管護站“人工杉木-紅錐復層異齡混交林示范片”,一棵棵高大的杉木筆直挺立,林下種植的紅錐長勢良好。
此前,這片260畝的林地是人工杉木林,基本采取輪伐作業方式,幾經循環,林地地力嚴重衰退,易引發森林生態問題。
“現在采取擇伐、重點培育目標樹、林下套種珍貴闊葉樹等方式,探索人工杉木林輪伐作業轉擇伐作業、下層闊葉林經營等技術,提高了林分質量。”陳洪華說。
這是永安國有林場提升森林資源質量的一個例證。
近年來,永安國有林場持續開展低產低效林改造,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1217畝。
造好林,還要管好林。永安國有林場創新建立科學化管護體系,將全場經營區劃分為11個護林小區,運用現代化管護手段實行網格化管理,一體推進森林防火、防盜、防疫,織密織牢森林安全防護網。
科技助力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永安國有林場積極參加林業科研試驗和技術推廣工作,先后主持或參與省、市、縣林業科研和推廣示范項目20多項,取得科技成果15項,獲得科技成果(進步)獎11項。
2021年11月,永安國有林場率先參與林業碳匯改革,與福建翔豐華公司共同營造碳中和示范林528畝,創新發展林業碳匯,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眼下,綜觀永安生態版圖,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為持續打造優質生態共享產品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