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棗樹萌發的嫩芽——棗芽,常被視作無用之物修剪丟棄。但近年來,作為“紅棗之鄉”的佳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將豐富的棗芽“變廢為寶”,開發出棗芽茶系列產品。這些曾經無人問津的纖弱嫩芽,如今正成為助力佳縣鄉村振興的“金葉子”。
5月23日清晨,佳縣木頭峪鎮元坬則村的棗林里,早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馬振旺和同伴們穿梭在棗樹間,手法嫻熟地將枝頭的嫩芽采入竹筐。待采摘完畢,這些鮮嫩的棗芽將被送往當地的棗芽茶加工廠,開啟它們的“華麗變身”。“每天能采棗芽不到二斤,一個月能收入近兩千元。”村民馬振旺說。
佳縣作為著名的紅棗產地,擁有82萬畝紅棗林,紅棗種植歷史悠久。然而長期以來,當地紅棗產業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困境,產品附加值較低。為了拓展紅棗產業鏈,當地把目光投向了棗芽。2022年2月,佳縣開創智葉科技棗芽茶有限公司成立,專注于棗芽茶的開發與生產。
“我們通過從農戶手里收棗芽棗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烘干制成茶葉,主要銷往浙江一帶。因為有安神助眠的效果,所以大家對我們佳縣的棗葉茶非常感興趣。”佳縣開創智葉科技棗芽茶有限公司負責人馬江江介紹道。
隨著棗芽茶加工產業的興起,曾經被白白浪費的棗芽有了新價值。過去,棗農每年僅在秋季收獲紅棗,如今,從4月中下旬起,他們便能通過采摘棗芽制茶,實現了棗樹一年雙收。這不僅提高了棗農的收入,也為佳縣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2024年,該公司成功生產棗芽茶20噸,銷售額達40多萬元。此外,采摘棗芽還能為棗樹疏芽,有助于改善棗子的品質和產量。
佳縣開創智葉科技棗芽茶有限公司負責人馬江江還表示,公司計劃在接下來3年內,培訓600余名專業的茶藝師和制茶師,讓沿黃村鎮棗區村戶戶有采摘園、人人會制茶。同時,繼續加大研發力度,推出更多棗芽茶相關的新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此外,還會結合佳縣的旅游資源,打造棗芽茶主題旅游線路,吸引更多游客,推動佳縣經濟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