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9日共同發布《生態林業藍皮書: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報告(2019~2020)》(下稱報告),報告稱,中國生態林業發展指數近年穩步增長。
報告根據2011至2017年中國林業統計年鑒相關數據稱,全國生態林業發展指數穩步增長,從2011年的31.57上升至2017年的51.63,增長了64%,年均增長率為8.5%,其中,2011到2012年單年增長幅度最大,增長率為12%。
報告指出,2011至2017年中國生態林業受重視程度整體提高,2017年各省份林業受重視程度指數中,廣西、天津、上海、黑龍江四地指數較高,得益于林業生態保護投資比重較高,廣西為1.8,高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報告分析指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面臨三方面挑戰。
其一,中國生態保護任務艱巨。盡管中國森林保護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提高了森林的總體覆蓋率,但是人均森林面積、高質量森林面積等指標較低,森林生態系統依舊脆弱,森林保護事業仍然需要持續推進。
其二,林業亟待進行新一輪產業升級,中國林業發展仍然處于較低的產業水平,小、散、低附加值和資源浪費是林業加工產業的普遍現象。如何因地制宜地開展林業產業再造、升級,推進生態林業形成合理的一二三產業結構,實現第一產業收入多元化,第二產業科技含量提高,第三產業服務覆蓋范圍加大,是生態林業產業升級的主要任務。
其三,生態林業體制機制仍需健全。報告建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促進生態林業發展的管理體制,以科學規劃為引導,加快生態林業產業聚集、產業升級,提高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兩方面的管理水平,構建平衡和諧的生態林業發展體制機制。
下一篇:全球各洲林業資源及其產業發展現狀